9月23日,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“白叶一号”感恩茶园中,数十名工人正在为开枝散叶的白茶除草施肥,建档立卡户彭兴达一边管护茶苗一边激动的说,实在没有想到2年不到的时间,以前的荒山就变成了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茶山。
在当地,被普安当地老百姓亲切称为“感恩茶园”的茶山。在落实“白叶一号”种植点的过程中,作为曾经发现四球古茶籽化石被誉为茶树起源地的普安,因气候海拔土壤等种茶条件优越,又是浙江东西部帮扶的县份,经茶叶专家和黄渡村的党员代表多次考察后,最终确定将600万株“白叶一号”种在普安,种植白叶一号茶园2000亩。
这2000亩白叶一号茶园,在普安地瓜镇屯上村实施1500亩,覆盖贫困户691户2020人,在秦汉时期就有茶马古道经过的白沙乡卡塘村实施500亩,覆盖171户557人。为了感谢黄杜村的帮扶,普安的老百姓就把茶园叫做“白叶一号感恩茶园”。
2018年10月21日,首批“白叶一号”送达普安,曾经在浙江安吉致富一方百姓的白茶苗,又承载起了帮助普安862户2577人脱贫的重任。普安县委县政府在实施中,把它定位为“白叶一号工程”,全方位加紧实施精心实施。经过1年多的管护,2020年春,长势良好的白茶,在打顶管护中实现了试采,而又有几个月过去2000亩茶苗已经抽芽拔节,长了数十公分,显得更加茁壮。
“今年是感恩茶园管护最关键的关键期,施肥除草必须及时。”普安县茶叶发展中心主任甘正刚说,今年开春以来已经打顶采摘2次、除草3次、施肥2次、病虫害防治3次,每次集中管护,茶山都有上百人同时务工,少的时候也有二三十人。
“我们一天工资120元,一年做下来人均收入上万元。”记者在茶地里看见,工人们正在开展今年的最后一次除草施肥。说是工人,其实他们的身份是当地的农民,大多数还是建档立卡户,“白叶一号”栽种以来,经过技术培训在茶园务工,这些世世代代和传统农作物打交道的农民,已经逐渐在向茶业产业工人转变。
据初步统计,自“白叶一号”工程实施以来,在土地整理、茶苗移栽、茶园管护、打顶采摘等等环节,当地已经组织2.5万人次在茶园务工,发放劳务费300多万元,茶园还没有投产,就已经直接带动了老百姓就近务工增加收入。
“务工收入是一方面,接下来茶园投产,又将是一块可观的收入。”茶地中茶农的说法正在变成现实。就在离屯上村数公里的普安县东城区茶源街道,一个由浙茶集团和普安县共同投资2.8亿元打造的“白叶一号”产业园一期第一条生产线,已经在今年春天投产,这条专为生产高端白茶打造的生产线,已经用今年打顶采摘的“白叶一号”茶青制作出了首批干茶,经茶叶专家评鉴,品质非常优异,独具普安地域特色。而普安的白叶一号感恩茶园投产后,将全部在这里精制,一片片脆嫩的茶叶将在这里嬗变为助农增收的“黄金叶”。
普安被茶界誉为茶之源,而2000亩“白叶一号”感恩茶园的打造,直接辐射带动周边种植白茶10000余亩,不仅使普安县茶叶品种结构得以丰富,更给普安把茶产业打造成“一县一业”脱贫支柱产业注入强劲动力,助推古老茶源展现出年轻的容颜和全新的魅力。(作者:左国辉)
来源:中国网